石化行業是“雙碳”趨勢下影響較大的行業,盡管目前歐洲能源危機讓歐洲的碳中和腳步放緩,但從技術發展、環境要求等角度看,全球的石化產業碳中和會繼續前行。國際石化巨頭為了實現企業緯度的“碳中和”,必須想盡辦法,充分捕捉、利用石化供應鏈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他們在積極探索企業新能源轉型的同時,也在拓展二氧化碳的綜合利用能力。一、BP通過新能源建設和CCUS項目,實現“碳排放”再平衡根據BP戰略調整信息顯示,BP提出“重塑bp”計劃,將公司業務定位在“極具競爭力的油氣業務、低碳電力和能源、便利零售和移動出行”三部分,并制定了較為激進的能源轉型戰略。BP未來將會加大清潔能源的產量,增長主要來源于氫能和生物質能;在十年的時間里將電動汽車充電站數量增加10倍,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減少40%以上,使油氣生產上游的碳排放量減少35%-40%。重視負碳原料、負碳技術和終端固碳業務,加快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業務開拓,以及CCS、CCUS項目實施和碳匯儲備。可以看到,BP對于未來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是通過新能源建設和CCUS項目,實現“碳排放”再平衡。埃克森美孚將在2022~2027年期間向低碳業務領域投資150億美元,低碳業務投資占比將從2021年上半年的不足1%提升至10%左右。其中,埃克森美孚對CCUS的布局全球領先,約占全球的1/5,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評估20個CCUS項目,努力將減排技術商業化。埃克森美孚公司就擴建懷俄明州拉巴奇的碳捕獲設施達成了最終投資決定,該項目預計將于2025年啟動,耗資4億美元。這家總部位于德克薩斯州的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項目每年將捕獲多達120萬噸的二氧化碳,比目前增加約20%。殼牌一直在剝離上游油氣產業和下游煉化產業,出售了包括德克薩斯頁巖資產(殼牌在美國最大的油田)在內的多處油氣田。同時積極入局風能項目、光伏發電項目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站項目等。另外,殼牌公布了全新的“賦能進步”業務戰略,以2016年的碳排放強度為基準,計劃到2050年降低100%。也就是說,至2050年,殼牌產業中的所有業務,都將實現凈零碳排放的目標,從而實現企業緯度的“碳中和”。雪佛龍將在2021~2028年期間向低碳業務投資100億美元,低碳業務投資占比也將從2021年上半年的2%提升至7%左右。在這龐大的投資中,生物燃料是雪佛龍在新能源開發方面部署的重點戰略。比如:雪佛龍與斯倫貝謝、微軟宣布合作,在加州門多塔開發突破性的生物能源及碳捕獲和封存項目;雪佛龍宣布與邦吉公司(全球四大糧食出口商之一)共同開發一款以大豆為原料的混合燃料;雪佛龍與生物燃料公司Gevo達成協議,生產和銷售可持續航空燃料。雪佛龍的目標是,到2030年使可再生天然氣日產達到4萬桶,可再生燃料達到日產10萬桶,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可再生柴油和可持續航空燃料需求。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本文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